《电子科技》
媒介融合的发展轨迹及趋势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伊契尔·索勒·普尔于1983年提出的,用于描述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发展趋势,并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传播形态走向聚合的原因。①这种“传播形态的融合”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一,过去由多种媒体所提供的服务,如今可由一个媒体提供,呈现“一体化”趋势;其二,过去由一个媒体所提供的服务,如今可由不同的媒体提供,呈现“多功能”趋势。②
在我国,媒介融合的发展是以“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作为起点的。1997年4月国务院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三网一平台”这一概念。所谓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实现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融合,能够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通信业务。③2010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明确了三网融合的具体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对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的试点工作做出安排,④标志着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上述政策的刺激下,国内逐渐出现了数字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互联网电视(OTT TV)等各地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合作推出的新型产品业态,极大地丰富了国内用户对于收视平台和收视内容的选择,是我国推进媒介融合发展的基础阶段的重要成果。
根据近年来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的发展态势,从中央到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促进媒介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发展正式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而2014年也被称作“中国的媒体融合战略元年”。⑤在此基础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5年4月和2016年7月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分别为2015年第32号文和2016年第124号文),为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产业指明了与新媒体融合、实现新媒体转型的具体行动方向。
通过对我国推动媒介融合发展的简要回顾,我们发现:我国媒介融合的发展轨迹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十年,即20世纪末到2010年,这一时期所出台政策的关注点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媒介融合中的业务融合问题,可以看作奠定基础的初级阶段;而第二个十年,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时段,媒介融合政策的焦点逐渐演变为如何转变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深层次的媒介融合的具体方法问题,向媒介融合中更为成熟的发展阶段过渡。我国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现状,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
媒介融合对电视媒体的影响
作为传统媒介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电视媒体近年来受到了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带来的强烈冲击。总体来说,媒介融合对电视媒体在信息生产、内容传播、用户消费三个方面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1.内容生产由独家垄断变为多方协同
凭借强大的节目制作资源和能力,电视媒体一直是传统意义上内容生产的垄断者,“内容为王”一度是电视媒体最引以为豪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完善、网络资费价格的下降,各大视频网站平台迅速崛起,电视媒体内容生产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都在不断流失。视频网站从以购买电视台播出过的节目版权为主的依附型平台,升级为可以独立从事自制网络剧、网络微电影、网络综艺等多种网络视听节目的独立型生产主体。《2017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1日-10月30日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的网络节目包括555部网络剧、659部网络动画片和2725档专业类节目,同时网络视听节目数量在稳中有升的基础上进入了“精品化”阶段。⑥这些节目与用户自制内容(UGC)、海外独家引进原版节目两大原有的优势内容共同构成了视频网站的优势内容资源,吸引了大量网络视频受众。
此外,随着国内制播分离制度和实践逐渐常态化,一些较有实力的视频网站开始向电视台反向输出节目,与电视台建立起合作制作、合作播出的新型关系,并出现了视频平台付费首播、电视台免费后播的新网台共赢模式。例如,优酷网在2012年推出的漫谈式脱口秀节目《晓说》登陆浙江卫视黄金档,实现网络自制综艺在网络、电视双平台同播。⑦此后,搜狐视频与湖南卫视合作的《向上吧少年》、爱奇艺与安徽卫视合作的《爱上超模》、腾讯视频与东方卫视合作的《我们15个》、优酷土豆与旅游卫视合作的《侣行》等节目,都成为台网合作制播的经典案例。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