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
评马德俊的长篇叙事诗《穆斯林的彩虹》高文升马德俊教授的叙事长诗《穆斯林的彩虹》(《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是一部优美、悲壮的回族英雄史诗。少数民族叙事诗,一般分为原始史诗、英雄史诗和民间故事诗三类。诗人根据我国西南回族民间关于阿里坡的传说创作的《穆斯林的彩虹》,虽没有么格萨尔王传》等著名英雄史诗那样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涵,复杂的艺术结构,但它毕竟是属于英雄史诗叙事范畴的具有英雄史诗审美特质的一个生动存在。马阿里是诗人着力塑造的一个忠于穆斯林信仰和具有普遍社会理想人格的回族英雄。他既是真主的,也是人间的;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既是实感的,也是想象的;既是回族民间传说固有的,也是独具诗人艺术个性的。这部长诗的最大成功,是诗人准确把握了穆斯林民族英雄应具有的思想品格和审美特质,成功地塑造了马阿里“这一个”沐浴在回族《古兰经》文化氛围中的艺术典型。马阿里诞生的故乡是真主用伊斯兰的和平安宁的色彩为西亚人后裔的聚居地——中国西南的米目平原——洗染了的绿色世界。树林、芭蕉、竹丛、稻田、河流、池沼、小路、山峦、少女的盖头、礼拜寺的圆项,无不充满着伊斯兰这一和平安宁的色彩和青春永驻的绿的生命活力。然而,这又是一个不公允的世界,为邪恶势力哈大鼻和纳三谎霸占、贫苦回汉受苦受难、企盼真主快快赐福于民的世界。于是,马阿里带着真主大仁大慈、惩恶安良的旨意,带着穆斯林对真主虔诚的祈祷,带着父辈改变命运的期望和心灵的呼唤降生了。马阿里的诞生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和神话魅力。随着马阿里出生时大地的摇荡,“坏人的砖房震塌了,恶人的瓦房震倒了,善良人的房子震端正了,所有的枯井震出水了”。马阿里的性格,是在善与恶的较量、搏斗中发展的。马阿里一生下来就长得飞快,干活飞快。一个时辰就给爹妈盖了三间房,打了一眼甜水井;帮穷人修房,帮农民打井。马阿里的名字很快在米目平原传开了。同时,他也必然地遭到了恶人、坏人的嫉恨和诅咒。纳三谎、哈大鼻勾结色退尼,四处散布谣言说马阿里是“妖魔”、“精怪”,决心把马阿里处死。于是长诗就紧紧围绕着邪恶势力对马阿里的迫害展开了一系列尖锐的冲突。马阿里为救出做人质的回汉同胞,孤身出寨,慷慨就义,表现了不可凌辱的民族气节。在这一连串的美与丑、善与恶、迫害与反迫害、镇压与反镇压的较量与搏斗中,马阿里成长为一个令人信赖和敬仰的民族英雄。正象希腊、罗马英雄传说中的安泰得益于地母那样,马阿里同样是得益于生养他、哺育他、保佑他成长、帮助他战胜敌手的伟大民族。诗人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把马阿里的生命始终系在广大穆民的生命泉上;把马阿里的英雄壮举放在整个穆民及其众多英雄共同对敌的斗争当中,在那个时代纪念碑式的英雄群像中塑造马阿里的形象。当坏人勾结巡抚,利用回民奸细依尔古柏造谣马阿里抢走了汉家姑娘赵秋娘,挑起回汉]]8冲突,同米目平原上的四十四个汉民村一齐围攻回回寨,要求交出汉家女并要惩办马阿里,眼看回汉兄弟就要互相残杀时,是回家姑娘海蒂彻用生命从依尔古柏家中救出了汉家姐姐,向汉民揭穿了官家的阴谋,用鲜血解除了回汉误会,避免了一场战争。当巡抚派官兵围攻回回寨,屡遭挫败,恼羞成怒,把马阿里的岳父老铁匠抓去做“炮盔”,逼老铁匠走在前头开道,呼唤马阿里投降时,是老铁匠以大局为重,向阿里大声呼喊:“我神勇的女婿,守卫好寨子,保护穆民的平安!”“不要顾全我,快快向禽兽们放箭尸当巡抚更加凶残地“俘来回汉老少一片,扬言马阿里不投降便把人质腰斩”时,马阿里召集众头领议论军情,不顾一切人的阻挠,亲自前往解救众乡亲。他来不及与双亲告别和娇妻辞行,便在官军后退、百姓松绑的条件下,从容走向刑场。马阿里是自觉履行并维护穆斯林信仰的忠实代表,是时代教义和普遍理想人格的化身。正是在仁爱信义、惩恶安良这一思想基点上,川教教义的要旨和儒家思想的核心契合了;回族人民的理想人格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理想人格契合了;现实的时代精神和深远的历史光芒契合了。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精神的一种交合,一种汇流。当坏人挑拨回汉关系,引来四十四个汉民村对回回寨围攻时,马阿里却站在寨围上告诫穆民:“不准向寨外抛出一砖,射出一镞/我们回回是讲仁爱信义的民族,回汉如兄如弟决不能失和。”同时向寨外呼喊:“汉家兄弟啊,也不要擂鼓了/回汉兄弟自相斗起来/官家正高兴等着哩。”这是多么自觉而清醒的回汉团结意识。当回族姑娘海蒂彻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汉家姑娘赵秋娘的生命时,赵秋娘深有体会地说:“我们虽然是异姓,却同亲姐妹一样。”“我们虽然不是一个民族啊/却是长在一个根上”。当海蒂彻用生命保卫赵秋娘,解除回汉误会,共同挫败官军,欢庆胜利时,诗人在《欢乐的寨子》一章,对回汉共同欢歌笑舞作了生动的描绘和淋漓酣畅的抒写:“谁能把云和雨分开?/谁能把鱼和水分开?/谁能把鸟儿和树林分开?/回汉兄弟的情谊象水与乳那样和谐。”这岂不是穿透历史的回音壁在时代民族的交响乐中发出的心灵共鸣吗?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它从历史深处涌来,又奔向时代的明天。《穆斯林的彩虹》不仅具有崇高美、悲壮美,透过其巨大的人格力量和高尚的民族情操给人们以振奋,而且通过其形式美给人以感染。这部叙事长诗有以下四个鲜明的审美特征。其一,强烈的抒情性。这部叙事长诗在叙事过程中特别重视以情动人,运用多种抒情手段制造浓重的抒情气氛。往往在大量铺陈景物的抒情氛围中展开叙事,使感情波澜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注入读者的心海,激起爱其所爱、憎其所恶的情感共鸣。例如,长诗一开始先铺陈景物,描绘民族英雄马阿里家乡米目平原的优美可爱。这里的自然景观是造物主造化出的一片醉人的绿,作为人文景观的礼拜寺圆形顶端和穆斯林少女的头饰,也是按照“真主”的旨意染得翠绿,诗人用伊斯兰这一和平宁静的色彩营构回族聚居区的优美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方面为叙写马阿里父辈的迁徙史和家境状况作好了铺垫;另一方面也启开了读者感情闸门。又如“订亲”一章,共五节二十行诗,前三节十二行全是铺陈景物,渲染感情,移情于景,礼赞这美满的订亲。诗人不仅描绘马阿里家里的枇杷金灿,桔子鲜红,桂花飘香,七里香开花,而且描绘马阿里门前的花草、山水也是那么富有灵性:玫瑰开花,荷花含苞,溪水清清,连整个田野、丛竹、树林和远山都格外绿了,都在为马阿里和者麦丽的订亲祝福。这种抒情重于叙事,用充分抒情推进情节发展的方法,往往使读者情融于景,在心旷神怡的优美感、愉悦感中不知不觉地进人情节。“七十一、一朵小花蕾”,诗人为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119